張掖市檢察機關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引領,立足“案結事了人和”目標,構建“張檢好楓景”總品牌與六縣區(qū)特色子品牌協(xié)同發(fā)展的“一核多元”控告申訴工作體系,通過基礎建設升級、檢調對接機制、綜治平臺聯(lián)動等舉措,實現(xiàn)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和實質化解,生動詮釋了“楓橋經驗”的張掖檢察實踐。
黨建業(yè)務深度融合 硬件軟件全面升級
甘州區(qū)檢察院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黨建為引領,堅持人民至上,創(chuàng)建“甘檢為民 繪楓和暢”控申工作品牌,在履行法律監(jiān)督職責中開展信訪矛盾實質性化解工作。
一是持續(xù)完善“黨建+12309”,破解矛盾化解難題。以12309檢察服務中心為依托,建立“一站掛號全科門診”的檢察服務模式,通過設立黨員服務區(qū)與示范崗,從而構建簡單信訪由接訪人員“立馬辦”、復雜信訪由控申辦案組“團隊辦”、疑難信訪由院領導包案“合力辦”、特殊信訪由全院協(xié)調“暖心辦”的“四級分類”辦案模式,暢通訴求表達渠道,及時回應群眾期盼。
二是強化硬件配給,提升便民服務水平。一方面從“看得見”的標準入手打造有溫度的接待窗口,建設“信、訪、網、電、視頻”五位一體的信訪接待平臺,同時將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法律援助值班律師納入窗口服務,切實滿足群眾需要。另一方面,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秉承“如我在訪”“如我在訴”“如我有難”的為民情懷,用心用情用法高質高效辦好每一件信訪案件,切實做到案結事了、事心雙解。
辦案質效顯著提升 風險防控走在前列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臨澤縣檢察院“臨楓安和”控申工作品牌,致力于壓實辦案責任,加強風險聯(lián)控,努力讓“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成為新時代新征程檢察履職辦案的基本價值追求。
一是提高辦案質量,嚴控訴訟增量。通過崗位練兵、庭審觀摩、雙月講評等活動載體,不斷提升干警辦案能力,把牢案件“生命線”。扎實開展涉檢信訪和矛盾糾紛大排查,加強敏感案件風險評估預警,對已辦的刑事、民事等500余件案件進行“回頭看”,排查出涉法涉訴矛盾事項1件,目前已化解。
二是延伸檢察職能,加強多部門聯(lián)防聯(lián)控。依法履行法律監(jiān)督職責,強化對立案行為、偵查活動、審判活動等的法律監(jiān)督,把社會矛盾化解融入檢察履職全過程。案件辦理過程加強反向審視,深挖監(jiān)督辦案背后折射出的社會治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訴源治理的對策和建議。品牌推廣以來,依法制發(fā)行政公益訴訟檢察建議1份,各類糾正違法通知書10余份,將信訪矛盾控制在基層和萌芽狀態(tài)。
探索建立檢調對接 多措并舉化解矛盾
高臺縣檢察院檢調對接辦公室里,信訪人大杰說:“今天的調解結果我很滿意,接下來我可以放心去打工了?!边@是高臺縣檢察院自“高楓諒解”控申工作品牌成立后,利用檢調對接機制成功化解的一起案件。
一方面,該縣檢察院堅持干警訪調。充分發(fā)揮“四下基層”寶貴經驗,結合“三官一師”工作機制,探索建立“檢察+網格”工作機制,全院26名干警編入9個鎮(zhèn)25個行政村(社區(qū))擔任“法治網格員”,與村、社區(qū)網格建立“一對一”對接聯(lián)系,每月定期走訪或聯(lián)系網格村,對發(fā)現(xiàn)的涉法涉訴信訪矛盾、司法救助、支持起訴等問題統(tǒng)一匯總后分交各部辦理。
另一方面,積極推動部門聯(lián)調。高臺縣檢察院以與司法局建立的檢調對接工作機制和檢調對接工作室為基礎,將刑事和解、民事監(jiān)督、行政爭議實質化解、涉檢信訪矛盾調處等引入檢調對接機制,以“人民調解員+律師+檢察官”的模式構建多方參與的釋法說理工作格局,盡量將矛盾風險解決在“四大檢察”辦案過程中。同時充分發(fā)揮好“檢察+綜治”平臺作用,將綜治中心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優(yōu)勢延伸到涉法涉訴信訪矛盾化解,共同探索基層治理“最優(yōu)解”。
深化特色檢察室 扎實推進司法救助
山丹縣檢察院以“丹·陽”品牌為核心,聚焦控告申訴檢察工作高質效發(fā)展,構建“陽光服務、丹心為民”的控告申訴服務體系,著力深化特色檢察官聯(lián)絡室、聚焦特殊群體紓困解難,推動矛盾化解法治化。
一是深化“創(chuàng)安”特色檢察官聯(lián)絡室。山丹縣檢察院主動融入市域社會治理,以“數據共享、工作聯(lián)動、服務一體”為目標,將關愛服務工作輻射至社區(qū)網格。通過在各鄉(xiāng)鎮(zhèn)司法所及村社廣泛懸掛公示牌,公布檢察長接訪日、“丹·陽”關愛服務專線等內容,梳理鄉(xiāng)鎮(zhèn)工作中涉及檢察工作的事項清單,延伸履職端口,開展普法講座,營造了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圍。
二是縱深推進“司法救助+”多元化救助模式。該縣檢察院主動對接民政、婦聯(lián)、殘聯(lián)、農業(yè)農村等部門,推動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常態(tài)化銜接,開展多元化社會救助。同時緊盯貧困戶、軍人軍屬、未成年人、殘疾人、困難婦女等重點人群,把救助金真正用到“刀刃上”。2022年以來,向25名救助申請人發(fā)放國家司法救助金52.27萬元,其中向20名未成年人發(fā)放救助金45.72萬元。在開展救助工作中,充分借助檢察聽證、心理咨詢、普法宣傳等方式主動開展釋法說理,既解“法結”,又解“心結”。
有力發(fā)揮“頭雁效應” 充分開展公開聽證
“好的,今天的聽證會到此結束”。隨著主持人這句結語的落定,民樂縣檢察院“楓和民安”控申工作品牌成立后第一起信訪聽證案件圓滿結束,信訪矛盾成功化解。該縣檢察院充分發(fā)揮院領導包案辦理首次信訪案件的”頭雁效應”,堅持應聽證、盡聽證,推進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
一是創(chuàng)新建立領導包案“三三制”。制定《民樂縣檢察院領導包案辦理信訪申訴案件實施辦法》,明確包案領導、承辦人員和辦理期限,同時建立“三查三改”工作機制,初查案情改程序瑕疵,深查癥結改化解方案,倒查責任改工作作風,院領導通過包案牽頭厘清化解思路,制定個性化解決方案,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提升疑難案件化解質效。
二是豐富參與主體,構建多元聽證體系。除人民監(jiān)督員和聽證員外,還邀請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律師、村委會代表等貼近群眾的各界代表,共同推進矛盾化解。在辦理年初的一起控告案件時,邀請多位不同身份的聽證員和村委會代表作為旁聽人員,就案件焦點爭議問題、法律適用等充分釋法說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明之以法,讓申訴人以看得見、聽得到的方式感受到檢察溫度。
充分挖掘地域優(yōu)勢 民族特色多元解紛
潔白的奶茶注入繪著“吉祥八寶”圖案的茶碗,奶香隨著熱氣氤氳開來......這是肅南縣檢察院12309檢察服務中心的真實一幕。肅南縣檢察院的“肅檢調解 南事不難”控申工作品牌,依托民族特色,充分發(fā)揮“專家”“熟人”懂習俗、會調解、接地氣的優(yōu)勢,繪就了新時代牧區(qū)基層檢察院高質量發(fā)展的草原和美畫卷。
一是創(chuàng)建“一碗奶茶”調解工作室,以奶茶解心結。以12309檢察服務中心為依托,建立“一碗奶茶”調解工作室,群眾前往大廳上訪時,結合當地敬茶習俗,以“敬奶茶表誠意、遞文書明事理”化解群眾對立情緒,伴隨裊裊茶香,檢察人員通過對當事人的心理把握、需求調控、情感捕捉,將晦澀難懂的法條化為更“接地氣”的言語,讓矛盾糾紛解決跑出“加速度”。
二是邀請雙語調解員,以說理化糾紛。部分少數民族群眾前往大廳進行上訪時,偶有存在語言不通的情況,該院通過邀請通曉民風民俗、熟知政策法規(guī)的雙語調解員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講群眾聽得懂的話,評聽得進去的理,讓當事人卸下心防,打開“破局”和解的切口,有效化解矛盾糾紛。
“張檢好楓景”不光是一個品牌,更是張掖檢察對人民群眾的一句承諾。張掖檢察機關將繼續(xù)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持續(xù)深耕“張檢好楓景”品牌建設,用好“小窗口”展現(xiàn)“大作為”,以高質效檢察履職,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努力擦亮司法“人民性”的檢察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