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筱曉
4月29日,微信發(fā)布公告表示微信公眾平臺將顯示用戶發(fā)布內容時的IP屬地,且用戶暫時無法主動開啟或關閉相關顯示。此前一天,微博已全量開放“IP屬地小尾巴”功能——在用戶的評論內容以及個人主頁等頁面展示IP屬地,境內賬號展示到?。ㄗ灾螀^(qū)、直轄市),境外賬號展示到國家(地區(qū))。更早之前的4月中旬,今日頭條、抖音、知乎、小紅書等平臺也紛紛上線類似的顯示IP屬地功能。
對于增加此項設置的原因,各個網絡平臺分別在公告中進行了說明。綜合而言,都是為了減少冒充熱點事件當事人、惡意造謠、網絡暴力、蹭流量等不良行為,維護網絡傳播秩序,保障用戶第一時間獲取真實有效信息的權益。
自互聯(lián)網誕生之時起,其實時性、自由性和無限容量等特點逐漸改變了信息獲取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而在帶來便利的同時,網絡的虛擬性和匿名性也為少數(shù)不懷好意之人提供了可乘之機。有人“通稿式”炮制謠言,“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有人以鍵盤為武器,動輒對人施以網絡暴力;還有人每逢熱點事件發(fā)生,就擺出“人在當?shù)?,謝邀”的姿態(tài),用搬運的圖片或剪輯拼湊成的視頻試圖賺取一波流量……
網絡空間烏煙瘴氣會產生諸多不良影響。當公眾無法從混雜的信息中獲得事情真相,被某些虛假輿論帶偏價值觀、激起負面情緒就在所難免,更不必說近年來不時出現(xiàn)的網絡暴力或惡意造謠事件對當事人造成不少身心傷害,有人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如此背景下,各大網絡平臺上線顯示用戶IP屬地功能,其實頗具現(xiàn)實針對性。猶記得,2020年初,有微信公眾號發(fā)布了多篇有關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涉疫文章并引來不少網友轉發(fā),后經查實,這些文章都是為獲得流量和廣告收益編造的,犯罪嫌疑人被抓獲時身處江蘇無錫且從未去過武漢。試想,如果當時就有IP屬地這一“小尾巴”存在,那么相關文章或許難以興起風浪。
IP屬地從“不顯示”到“顯示”,是一個重大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網絡ID與網友現(xiàn)實身份之間的關聯(lián)性,提高了網絡發(fā)聲的責任門檻,可以促使一部分網民在敲動鍵盤前更加慎重。
有意思的是,此番網絡平臺顯示IP屬地的動作,無意中讓一些發(fā)布本地資訊的博主“翻車”,因為他們的IP屬地和平時發(fā)布內容中的地區(qū)不一致。比如,“帶你逛吃北京”的一些博主遠在廣東、湖南;“某某在歐洲”的博主實際在西南某省……有博主就此回應,部分平臺內容是簽約的運營公司代發(fā)。
客觀而言,顯示IP屬地是維護網絡環(huán)境相關工作的一環(huán),它并不能消除網絡上所有的不法行為,甚至使用不當還可能產生負面效果。比如,有網友質疑顯示所在地會引發(fā)地域歧視,也有人認為這會便利一些人借助虛擬IP從事不法活動……這些都需要網絡平臺通過后續(xù)優(yōu)化和完善相關功能來解決,至于IP屬地這一“小尾巴”究竟能發(fā)揮多大作用,不妨讓時間和實踐來說話。
打造健康有序、風清氣朗的網絡環(huán)境,需要立法、司法、行政部門和互聯(lián)網相關企業(yè)共同努力,需要全鏈條治理和監(jiān)管,也需要所有網民不斷提升自我素養(yǎng),約束自身行為。“光明磊落”的用戶越多,互聯(lián)網健康有序的氛圍就會越濃厚,留給不懷好意之人“發(fā)揮”的空間就會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