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回顧黨的百年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作為一名黨員,一名藏漢“雙語”法官,我深感自豪。我們生活在祖國的青藏高原,但我們從未被遺忘,在家鄉(xiāng)人民生活發(fā)生的巨大變化中,我們倍感黨的親切關懷,打心底里感謝黨、感謝祖國。祝祖國扎西德勒!
——才讓旺杰
春風還未送來??撇菰男戮G,遠處山尖上仍點綴著皚皚白雪,即使高原的陽光熱烈而刺眼,也抵不過稀薄空氣中的陣陣寒意。風一吹過,拉卜楞寺的經幡高高揚起,虔誠的心靈拂過轉經筒,穿行在小城石街上的斑駁紅影,將露出的半個胳膊縮進紅袍。
人們說,甘南的四季,不是在冬季,就是大約在冬季。那么,夏河的四月,實屬大約在冬季。
“四月的夏河,沒有草原,但有才讓旺杰嘛?!备拭C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人民法院藏族法官才讓旺杰打趣地說道。
1997年7月,才讓旺杰來到夏河法院工作,藏語文秘專業(yè)的他從事了法律業(yè)務,用他的話說就是“二八加九”(半路出家),可是,他卻一路從書記員、助審員、審判員、庭長,直到甘肅省聞名的“雙語”法官,且是當時全省僅有的幾位能作同聲翻譯、用藏語寫判決書的法官。先后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最美基層法官”“全國優(yōu)秀法官”“全國模范法官”“全省優(yōu)秀共產黨員”“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時至今日,已24余載。
一路的“阿嘎旺杰”
“你看,牦?,F(xiàn)在有100來頭,羊都有200多頭了?!睆幕貞浺压矢赣H的悲痛中慢慢抽離,卓瑪指著窗外的遠山,跟才讓旺杰用藏語說著近來的變化,此時的才讓旺杰,好似一位她熟悉已久的長輩。
2018年,卓瑪?shù)母赣H才某病故,才某父母道某、尕某和兒媳豆某的矛盾激化,去年4月,卓瑪?shù)哪赣H豆某被公婆起訴至夏河法院,要求分家析產。
當時,此案家庭涉及包產到戶分得的藏羊約270只,牦牛約40頭,馬7匹,承包的冬季牧場和夏季牧場在內的草場面積共有1600多畝。案件涉及的家庭組成人員和財產種類眾多,析分難度大。而更存有難度的是,按照藏族以往的傳統(tǒng)習慣,如果丈夫去世,兒媳回娘家便分不到任何財產。
從卓瑪家中的小小窗戶望去,遠處是那奶油般云朵下占滿山埂的牛羊,而不足100多米處又是跟母親打官司的爺爺奶奶的家,這樣的距離,是抉擇的難度。
“分得好,他們后期還能和諧生活?!?/p>
為保障藏族婦女兒童的權益,維護家庭倫理、男女平等以及讓兒孫能夠再適當照顧老人,才讓旺杰多方奔走,邀請該村村委會主任、村中三位有威望的老人組成第三方民間調解組織,最終,經過多方努力,原被告達成調解協(xié)議。
“這個案子,除了他,沒人辦得了。”才讓旺杰的法官助理梁玉琴說,這個矛盾持續(xù)了很長時間,但當才讓旺杰法官接手后,調解當天就達成調解協(xié)議,誰都沒有意見。
四月月中的一天,??撇菰脑绯窟€未醒來,才讓旺杰和法官助理就來到當事人家,將所有牛羊按公母、大小以及是否有孕等情況對半均分,最后多出來的單只牛羊以及品相不一的馬,再經過四方認同后抽簽決定。
“藏羊特別皮,跳得賊高?!绷河袂倩貞?,300多只牛羊分了整整一天,筆錄都是坐在羊圈上完成。分完后才讓旺杰的衣服已經弄得臟兮兮了,但他臉上的那抹笑容燦爛無比。
“阿噶旺杰”(阿嘎是藏語里哥哥的諧音),當事人都親切地這樣稱呼他。而就在回訪的一路上,記者總是聽到藏民群眾連連的“阿噶”,或招手問好,或簡短交談幾句,好似在這一片廣袤土地上,無人不識他,無人不知他。
“藏族群眾信誰,他們就找誰”
夏河縣地處甘肅西南的高原地區(qū),因境內大夏河得名,全縣共18個民族常住人口,80%以上是藏族,漢語普及程度低,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習慣濃厚,民眾法律意識薄弱。
碰死了別人一匹馬,5千多元賠了,還不讓別人拉走,一問就說:如果撞死的是人,賠完能拉走嗎?
在路上騎個摩托就亂走,闖了紅燈,你跟他說你闖了紅燈,他還反問你,紅燈那么高,我能闖得到嗎?
……
當同胞們因不懂法律、不會運用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甚至由于漠視法律而違法犯罪時,才讓旺杰被刺痛了。
但由于藏漢文化的差異,加之早期藏漢翻譯不規(guī)范,法律術語的翻譯成為橫亙中間的一大難題。每當才讓旺杰用翻譯過來的拗口藏語向農牧民群眾解釋法律時,他們的臉上布滿了疑惑。
“所以,我就下定決心從最樸實、最民間的語句入手,不再說一些聽起來很漂亮的話?!睘榇?,才讓旺杰開始一遍一遍翻看各種藏漢翻譯、法律詞匯藏漢翻譯的書籍,不懂的就請教前輩。
慢慢的,才讓旺杰發(fā)現(xiàn),農牧民群眾能夠聽懂了。而且,很多人也逐漸相信法院,遇到糾紛愿意前往法院尋求法律幫助了。
夏河法院民事審判庭的趙鬧卡草也是一名藏族法官,但是,她說:“我能聽懂藏語,卻很難書寫下來。”所以,在她看來,才讓旺杰能夠用藏語寫判決書難能可貴。
“藏族群眾信誰,他們就找誰。才讓旺杰通曉法律,精通藏漢‘雙語’,20多年來的辛勤付出,才使他積攢下了口碑。”夏河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郭愛杰說,在與才讓旺杰共事的15年中,經??吹讲抛屚苻k公室門口的長凳上,擠滿了等候的群眾,就連立案庭來立案的當事人,一問就說找才讓旺杰。
看著群眾法治意識一點點的進步,才讓旺杰十分欣慰。
目前,才讓旺杰已是夏河法院審判委員會的一員,而他的辦案數(shù)量遠超其他法官。在他的辦案記錄中,就有一天幫助同院執(zhí)行局法官調解9個民間借貸案件的記錄,案件所涉標的有上百萬。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20年在受新冠疫情影響下,才讓旺杰審理結案案件109件,在夏河法院民事案件審理中位居第一,經他調解的案件成功率80%以上,無一超審限,無一錯案,無一纏訴上訪。
“我們在草原邊邊等你”
藏民族是游牧民族,居無定所,逐水草而居。他們經常從冬季牧場、夏季牧場中來回遷徙,無拘無束的生活方式聽似浪漫,卻讓法官辦理案件時感到“頭很大”。
在夏河,10多公里的桑科草原已算是近距離,遠一點的鄉(xiāng)鎮(zhèn)則要80、90公里的路程。而不管多遠,法官都要備著干糧,深入牧場、帳篷和牛羊圈之間。這也就是才讓旺杰20多年的日常,他說:“這二十多年中,我都不知道自己騎馬走過多遠的路,也不知道自己步行了多少公里?!?/p>
如今,通了公路的草原“豁然開朗”了許多,而送達依然是令人頭疼的問題。尤其是牧民遷徙到夏季牧場的時候,找不到人,電話也打不通,實在沒辦法了,就只能讓當事人的親戚朋友捎話:我們在草原哪個邊邊等你。
簡單一句話,過程中的艱辛,誰人都不得知。
“我也是草原的兒子,我的根在這里,我的父輩用他們的血肉丈量過這片土地,當我能夠代表法律,莊嚴的宣告公平、公正、正義,過程的艱苦,已經全然忘記?!?/p>
除前往牧區(qū)深處,才讓旺杰經常深入學校、寺院去普法,此外,他還經常被國家法官學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訓基地邀請前去授課,向更多學習雙語的后輩分享自己的經驗。
翻開才讓旺杰的微信朋友圈,就可以看到他每天不定時推送的幾條翻譯的民法典條款。談及翻譯民法典,記者問他,是不是打算出一版自己翻譯的藏語民法典?他說:還沒計劃出書,主要是自身的學習,還有就是希望將最新的法律及時送達群眾。
“桑曲一滴水”是才讓旺杰社交平臺所用的名稱,桑曲,藏語里大夏河之意,桑曲一滴水,就是他將自己比喻為大夏河的一滴水。一滴水,很小,而一滴水一滴水的匯集,形成江河,江河奔騰千里之間,福澤一方山川人民。
才讓旺杰,便是這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