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天水市秦州區(qū)大城街道針對轄區(qū)社會結構多元、群眾訴求復雜等特點,不斷豐富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chuàng)新推進訴調對接,為轄區(qū)群眾提供“一站式”多途徑、多層次糾紛調解模式,著力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格局。
大城街道依托綜治中心,整合政務服務、派出所、司法所、物業(yè)公司等轄區(qū)資源,在街道及社區(qū)搭建“金牌調解”“法律門診”“居民說事”等“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7個,在轄區(qū)小區(qū)設立矛盾糾紛調解及居民議事平臺9個,推行“四心五巧”“1346”等多元化解機制,夯實了“訴調對接”組織架構,形成矛盾糾紛化解合力,為群眾提供“一站式”高效率、低成本的解紛選擇,使得社會矛盾消解于未然,將隱患風險化解于無形。
今年8月,轄區(qū)居民馬某被供熱公司起訴,要求支付拖欠3年的暖氣費合計6468元。由于房主馬某已去世,5個兒女在不同城市居住,街道矛盾糾紛調解中心接到訴前調解案件后,組織金牌調解員實地查看,走訪該小區(qū)及本單元居民,了解到被告馬某所在小區(qū)系市供暖公司供暖用戶,供熱面積為101.7平方米,供暖價格為每平方米21.2元,從2020年到2023年度共計6468元,由于房間溫度未達到18度以上的供熱標準,后由于父母去世,該房間一直無人居住,所以采暖費一直未給付。同時,馬某兒子又對收費面積產生異議,其房產證顯示該房產建筑面積僅為94.32平方米。金牌調解員了解被告未向原告繳納采暖費的原因后,對原告進行告知,同時對馬某兒子做思想工作,并耐心解答雙方當事人所提出的問題和顧慮。最后,在調解員的多次努力下,促使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原告按實際面積重新核算采暖費,后按90%計算后,被告一次性交清采暖費5400元,原告等今年供暖后針對溫度不達標問題進行整改。歷經多次調解,終于化解了雙方當事人的矛盾,該糾紛得到圓滿解決,真正做到了案結事了。
“不斷強化調解員隊伍建設,著重將熟悉法律、文化程度較高、為人公正、熱心人民調解工作的人員納入調解隊伍。”大城街道相關負責人說,形成了以綜治專干、網格員、人民調解員、法律顧問為骨干的人民調解委員會7個,以“五老”志愿者、“兩代表一委員”、鄉(xiāng)賢、心理咨詢師為多元補充的“金牌調解團”“法律門診”“老媽媽服務隊”特色品牌調解團3個,訴調對接工作室1個,選聘人民調解員17名,構建起精細、多元、主動的矛盾糾紛調處組織體系,不僅使得家庭關系、鄰里相處、噪音擾民、工作矛盾等看似“雞毛蒜皮”的瑣碎小事得到快速妥帖處置。
今年以來,大城街道排查受理各類矛盾糾紛730條,受理法院訴調案件6件,調處成功4件,訴源治理工作成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