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甘肅政法網 今天是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臨夏州兩級法院全面開啟“云審判” 力推新模式常態(tài)化

責任編輯:孔令聞 發(fā)布時間:2020-02-19
字號:A A    顏色:

  受疫情影響,訴訟案件面臨延期積壓風險,為尋求最大限度維護當事人訴訟權利與當前疫情防控形勢需求的平衡,臨夏州兩級法院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堅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辦案,做到線下防疫線上辦案齊頭并進。為減少人員聚集,充分依托智慧法院建設的智能化網絡訴訟服務平臺,利用移動微法院、云法庭、微信等互聯網信息手段,積極推進在線立案、在線庭審、在線調解等線上訴訟活動,通過“云審判、云服務”,最大限度地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審判執(zhí)行工作的正常運行。

  臨夏中院

  上訴人李某某訴被上訴人郝某某離婚糾紛上訴一案,因疫情影響無法到庭參加訴訟。辦案法官提前和本案當事人溝通是否延期或使用互聯網法院系統開庭,原被告均同意使用“云間”互聯網法院庭審系統開庭。開庭前,承辦法官和書記員在技術室的配合下進行設備調試,整理并錄入案件信息,并讓當事人在家提前熟悉互聯網法院庭審系統的使用方法。通過“云間”系統,當事人通過手機或電腦就能看到庭審全景畫面。

  2月17日上午,清脆的法錘敲擊聲響起,庭審正式開始。在“沒有當事人出庭”的庭審現場,法庭的電子顯示屏上清晰顯示出法官和雙方當事人的畫面。法官通過視頻連線核實雙方當事人的身份信息情況,宣布庭審紀律。屏幕里,雙方當事人詳盡地向法官陳述訴辯意見;屏幕外,書記員飛速地記錄著庭審全過程。經過法庭調查,舉證、質證,法庭辯論等法定程序,一場同步錄音錄像的在線庭審順利結束。

  同日,州中院采用互聯網公開開庭審理一起原審被告人馬某某某犯非法持有毒品罪檢察院提出抗訴的刑事二審案件。

  上午9時30分,網上庭審正式開啟,各方終端設備成功連線登陸網上庭審平臺,視頻清晰,語音流暢,信號穩(wěn)定。宣讀法庭紀律后,法庭按照法定程序核對原審被告人身份信息、進行法庭訊問、引導舉證質證、充分保障原審被告人訴訟權利,主持庭審順利進行。庭審不到50分鐘便順利完成,同步錄音錄像系統記錄下整個庭審過程,庭審結束后,各方通過“云間”簽署庭審筆錄。檢察人員、辯護人對便捷的網上庭審共同點贊。

  臨夏市法院

  臨夏市人民法院于2020年2月11日通過“云間”法庭,利用互聯網進行了首次線上庭審。

  一根網線、一臺電腦、一部手機,授權登陸“云間”,身處兩地的當事人出現在了臨夏市人民法院審判法庭的電子顯示屏上……

  庭審期間,當事人都沒有出席法庭,核對身份信息、陳述起訴的事實理由、訴訟請求、答辯、舉證、質證、辯論均在法官的主持下有序“隔空”進行。該案系一起原告李某要求段某償還借款的民間借貸糾紛,臨夏市人民法院受理該案后,經公告程序,原計劃于2020年2月11日開庭審理該案。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庭審陷入兩難,一是要在疫情期間保障當事人人身安全,人員少接觸、少聚集;二是當事人經常打電話催問開庭時間,希望盡快處理糾紛以減少損失,又因該案是權利、義務關系較為明確,爭議不大的民事案件,證據較少且均為書證,易于從客戶端通過圖片的方式展示,因此在征得當事人同意后,承辦法官張梅立即與技術室主任藺中衛(wèi)聯系,請求提供技術支持,決定通過互聯網遠程審理該案。技術室工程師魏居誠同志加班調試設備,為遠程庭審提供了有力技術保障。在預約法庭后,參與該案的當事人及代理人均收到了庭審系統云間自動發(fā)送的開庭通知及會議號,通過通知上的網址下載客戶端,在家中通過手機APP在開庭準備時以會議號登陸云間庭審系統,參與了這場“隔空庭審”。互聯網連接成功后,庭審正式開始,在庭審中,當事人通過手機將證據掃描上傳,法庭組織在線舉證、質證、陳述,并由書記員通過同步語音識別系統,制作庭審筆錄,最后法官發(fā)起簽名,雙方當事人在確認筆錄無誤后,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通過手機客戶端,在庭審筆錄上進行了電子簽名,這場歷時一小時的“隔空審理”正式結束。整個庭審過程聲音清晰、畫面流暢、程序規(guī)范,全面的保障了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庭審結束后,當事人對疫情防控期間,臨夏市法院以開展遠程庭審進行司法服務的做法表示了高度贊揚。

  2月12日下午,臨夏市人民法院利用“云間”法庭,通過互聯網開庭審理了一起離婚糾紛案件。這是臨夏市人民法院在防疫期間,利用科技優(yōu)勢,又一次使用互聯網開庭審理案件。

  2月17日,臨夏市人民法院民事第四審判庭利用互聯網“云間”法庭,開庭審理了四件民事訴訟案件。

  庭審開始時,主審法官、書記員、案件當事人通過互聯網庭審系統,進入庭審界面,庭審平臺上清晰展示出法官、當事人以及庭審筆錄的畫面。雖然與正常時期庭審活動不同,當事人未出現在庭審現場,但是庭審環(huán)節(jié)一應俱全,書記員宣讀完法庭紀律,主審法官主持核對當事人身份信息,開展法庭調查、組織舉證質證、進行法庭辯論,庭審活動條理清晰、節(jié)奏井然,順利地完成了所有的法定程序。整個庭審,全程同步錄音錄像。

  臨夏縣法院

  2月12日,通過網絡庭審系統,開庭審理了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件。

  庭審中,審判員、書記員全程佩戴口罩,當事人通過互聯網遠程視頻連線參與庭審,法庭調查、舉證質證、法庭辯論等環(huán)節(jié)有序進行,整個庭審歷時四十多分鐘,期間視頻連線效果清晰,庭審井然有序。庭審結束后,當事人在網上簽署了庭審筆錄。

  2月14日上午,臨夏縣人民法院依法對一起盜竊案件進行了網絡庭審,這是臨夏縣人民法院首次聯合檢察機關、看守所嘗試開展刑事案件互聯網庭審。

  法庭上,法官、人民陪審員和書記員戴著口罩,公訴人、和被告人席位空無一人,法官、公訴人、被告人眼前的屏幕上顯現著三地連線的實景,屏幕畫面清晰、現場聲音流暢。

  庭審中,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姜某伙同他人于2018年10月在甘肅天水市麥積區(qū)、甘谷縣、武山縣、隴西縣流竄盜竊作案4起,盜竊財物價值2.662萬元,其行為已構成盜竊罪;被告人姜某認罪認罰,并提出從輕處罰的辯解意見??剞q雙方均出示了相關證據,進行了充分、有效地質證,并圍繞案件的爭議焦點展開了辯論。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合議庭經過評議當庭進行了宣判。庭審結束后,各方通過“云間”簽署庭審筆錄。整個庭審有條不紊、規(guī)范有序。整個庭審過程在中國庭審公開網同步進行了直播。

  臨夏縣人民法院在征得原、被告雙方同意的情況下,案件審理法官邀請當事人關注公眾號并建立一對一的案臨時“微信調解室”,法官全時制在線解答、處理案件、告之開庭時間等。在疫情防控期間,通過微信方式送達26件,調解8件,當事人足不出戶,動動手指,實現了法官與當事人之間的直線“微溝通”與“微交流”,免去了雙方當事人往返路途之苦,節(jié)省了費用,方便了當事人訴訟,也有效縮短了案件審理周期,提高了調解率和辦案效率。

  廣河縣法院

  2月13日,廣河縣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就廣河縣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指控被告人馬某某犯販賣毒品罪一案進行了互聯網線上開庭。

  庭審開始時,主審法官、公訴人和被告人通過互聯網庭審系統,進入庭審界面,庭審平臺上清晰展示出法官、公訴人、被告人以及庭審筆錄的畫面。雖然與正常時期庭審活動不同,公訴人、被告人未出現在庭審現場,但是庭審環(huán)節(jié)一應俱全,書記員宣讀完法庭紀律,主審法官主持核對當事人身份信息,開展法庭調查、組織舉證質證、進行法庭辯論,庭審活動條理清晰、節(jié)奏井然,順利地完成了所有的法定程序。整個庭審,全程同步錄音錄像。

  康樂縣法院

  2月17日下午,康樂縣法院借助互聯網云法庭,遠程開庭審理了一起離婚案件。經過庭前溝通協調,本案原被告均有條件參與網絡庭審,我院決定采取網絡視頻開庭方式審理此案。在審判庭現場,我院主審法官張明清通過實時視頻,組織兩位當事人通過“出庭”微信小程序參與庭審,法官、人民陪審員和書記員整齊佩戴口罩,在法官的遠程主持下原告代理人和被告面對手機終端在線參與訴訟,三方通過互聯網云法庭實現了一場無接觸的特殊庭審,開啟了疫情防控期間康樂縣法院線上開庭模式,實現了疫情防控和審判執(zhí)行工作“兩不誤”。

  和政縣法院

  "原告,您那邊能聽到聲音能看到畫面嗎?”“能聽見,畫面也清晰。” “被告,您那邊聲音畫面有沒有問題?”“可以,都沒有問題。”

  2月19日上午,在和政縣法院中審判法庭內,只有審判人員,沒有當事人。此時審判席前方的電腦屏幕顯示著案件當事人的頭像,雙方雖都在臨夏州境內,但由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和政縣法院運用”云間法庭“遠程庭審系統幫助雙方當事人分別坐在自家參加庭審活動。

  上午10時,原被告雙方如約出現在線上。在法官敲響法槌后,庭審正式開始。證據展示、雙方質證、法官詢問……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里,一場通過“云間法庭”互聯網庭審系統發(fā)起的遠程視頻庭審順利結束。

  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通過網上開庭這一方式既能有效減少人員聚集和流動,避免可能帶來的疫情擴散風險;又能方便群眾參與訴訟,及時滿足群眾對司法服務的需求,盡可能地減少群眾訟累。臨夏兩級法院將進一步借助信息化手段,全面推進網上辦公,在案件開庭、案件調解、案件討論、執(zhí)行查控、執(zhí)行保全等審判執(zhí)行工作環(huán)節(jié)中實現全覆蓋,努力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臨夏州委政法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