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肅州區(qū)
成功調處一起擔保追償糾紛
訴調對接工作開展以來,酒泉市肅州區(qū)綜治中心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全面加強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有效從源頭上減少了訴訟增量,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持續(xù)提升,在此期間更是涌現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調解員,蔡成就是其中一位。
2023年9月的一天,正在忙碌的調解員蔡成,接到“柳某強、于某飛追償權糾紛”調解指派任務后,像往常一樣第一時間查看相關資料、翻閱有關法律法規(guī),充分做好調解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經了解,柳某強、于某飛系朋友關系,2017年3月,于某飛流轉了200余畝土地用于農業(yè)生產,因周轉資金不足,便向他人借款10萬元,柳某強以擔保人身份為其作擔保。借款到期后,于某飛因經營不善導致借款遲遲無法歸還,出借人遂將于某飛、柳某強訴至肅州區(qū)人民法院。判決生效后,柳某強代償1.3萬元,后柳某強向于某飛就代償款進行追索,但于某飛始終態(tài)度消極、推諉拒付。柳某強無奈之下便將于某飛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于某飛支付代償款1.3萬元。
調解員蔡成接案后,考慮到案情相對明了,便電話聯系兩位當事人敲定調解時間,但于某飛以農忙為由多次爽約。想到于某飛有思想顧慮,蔡成便就訴前調解的高效性、便捷性多次向其進行解釋,最終雙方答應到區(qū)綜治中心進行“面對面”調解,但調解過程并不順利,雙方多次就付款時間、方式產生爭執(zhí)。
“你的錢是法院代扣的,憑什么向我追償?有本事你就去法院要你的錢......”于某飛說道。“我們朋友這么多年,因為信任你才為你擔保,你現在說這話純粹是胡攪蠻纏......”柳某強說道。看到兩人情緒激動,調解員蔡成先安撫雙方情緒,隨后耐心細致地進行勸導。
“法院判決和于某飛提供的代還款資料我都看了,人家?guī)湍愦€1.3萬元這個事實不能否認。而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百條明確規(guī)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后,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有權在其承擔保證責任的范圍內向債務人追償,享有債權人對債務人的權利......’”調解員蔡成對于某飛解釋道,“《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第十八條第一款在民法典的基礎上也進一步規(guī)定:‘承擔了擔保責任或者賠償責任的擔保人,在其承擔責任的范圍內向債務人追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span>
通過調解員對兩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耐心勸說,柳某強也對于某飛經營狀況不佳導致無法還款的難處表示理解,雙方終于放下了成見,達成一致調解協議:于某飛承諾在2024年4月1日前將代償款1.3萬元一次性償還到位,雙方簽訂調解協議并進行司法確認,曾經的朋友擯棄過往,握手言和。2024年3月初,經調解人員回訪,柳某強表示代償款已如數收到,并對調解員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表示感謝。
西北民族大學法學院院長、甘肅省省級首席法律咨詢專家鄭天鋒教授點評道:“追償權糾紛在目前民間借貸糾紛中比較常見,尤其朋友之間因借款擔保代償后發(fā)生的追償糾紛比較突出。由于擔保‘借錢’事后追償不能實現,導致親戚朋友關系破裂,最終走向互相詆毀、互相傷害的地步。在案件調解過程中,調解員不僅辨法析理,讓當事人了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貫徹落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而且曉之以理,充分考慮當事人實際情況,消除了當事雙方的對立情緒,并最大限度地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將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調解活動中,最終糾紛得到實質性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