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甘肅政法網(wǎng) 今天是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羅川古城踏訪散記

來源:慶陽市委政法委 責任編輯:孔令聞 發(fā)布時間:2021-09-28
字號:A A    顏色:

一部正寧史,半部在羅川。去正寧,不能不去羅川。8月下旬,“司法走基層”采訪組行走于四郎河畔,踏訪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的文化名城,正寧縣永和鎮(zhèn)羅川古城,被厚重的歷史文化和逐步推進的法治文化建設深深蘊染。

走進羅川,沃土平疇、阡陌縱橫,南北兩面被“泰山、琴山、北華山、藥王山”四山合圍。一條寬闊的川道自東向西,將正寧縣域的大塬一分為二。四郎河水沿川而過,蜿蜒西去。

在羅川并不寬闊的街道上豎立著三座古牌坊,自西向東,一字排開,用紅砂巖石料鑿磨鑲砌而成,均為四柱三間三層,斗拱歇山頂式。據(jù)史料記載,天官坊、清官坊分別建于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四月和十二月,是朝廷為表彰明代廉吏趙邦清所建。牌坊上“天官大夫”、“壬辰進士”、“藤縣知縣”、“辛卯歲貢”、“辛卯文魁”等匾額,銘證了趙邦清身份職位的變化。而“清官坊”雕刻的“一代清官”、“清風勁節(jié)”等是對趙邦清清廉為官的贊譽之詞。恩寵坊則建于明萬歷四十五年,是趙邦清為感念生母劉氏、養(yǎng)母高氏教養(yǎng)之恩建立的。

村支書路向東告訴我們,牌坊經(jīng)過三百多年的風吹雨打,身經(jīng)戰(zhàn)火洗練,遭受文革“破四舊”毀損,仍然能保存這么完好,實屬難能可貴。另一方面也說明群眾對清官趙邦清的尊敬與愛戴。據(jù)說,群眾為了應付革委會,將牌坊上面的牌匾、銘文用泥漿覆蓋了起來,總算逃過了一劫。這三座牌坊是村黨支部黨員教育和家風教育的活教材,村里充分利用資源,經(jīng)常在這里開展法治教育活動。

位于趙氏牌坊西南側始建于明天啟年間的趙公祠就沒有那么幸運了,文革期間被破壞僅留下殘垣斷壁。1998年,人們從祠堂原址側墻內發(fā)現(xiàn)了趙氏家族藏匿的兩塊石碑。2018年縣文管所在址按原樣將祠堂進行了重修。祠堂門兩邊“幸滕惠黎民推心及人生祠血食昭百世,立朝抑權奸執(zhí)法如山口碑載道傳千秋”和祠堂內趙邦清塑像左右的“祖德振千秋偉業(yè),宗功啟百代文明”的對聯(lián),給予趙邦清以極高的評價。祠內有兩方碑刻,其一是明萬歷皇帝為趙邦清題詞“堅持清白”碑刻,明天啟元年六月十八日立。其二是安南國(今越南)正使馮克寬為趙邦清題、隨從陳德懿書法“清清清”碑刻,明萬歷四十一年三月立【提起“三清”,當?shù)厝罕姇摽诙觯骸罢龑幱腥?,景清、鞏清、趙邦清”。他們作為儒士,“不患無位,患所以立”,能進謀國事,退守自潔。歸于故里,“躬耕于田,奉養(yǎng)老母”(趙邦清);“因兵丁艱難,謝任歸里”(鞏焴),他們文質彬彬,卻有君子風范,“倜儻尚大節(jié),剛直不阿”(景清)的高風亮節(jié),深植民心】。

據(jù)考證,原祠堂門口雕有一副明代留傳下來的對聯(lián):“負治國才品,許世以身,有功于國,有功于民,樹立卓著千秋業(yè);綜生平功績,大書祖事,或布在騰,或布在鄉(xiāng),嗣后流傳千百世?!边@是后人對趙邦清一生終其官場,不貪不賄,能以樸實立根基,以清廉樹節(jié)義的評價,也是他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

祠堂逢集開放。今逢集日,前來觀瞻的群眾人來人往,凡來者表現(xiàn)十分恭敬,表現(xiàn)出對趙邦清的愛戴和敬仰。隨意采訪,他們都是多次來這里觀瞻,接受教育。

一同采訪的正寧縣司法局趙莉娜是趙邦清的第十八世后人。她向塑像深深地三鞠躬之后,雙手撫起牌位,默默地注視良久,來到“三清碑”跟前蹲下來,輕輕地撫摸著碑上的每個大字。她告訴我們,小時候老人就經(jīng)常講先輩趙邦清的故事,她的成長很大程度上受到這位先祖的影響。她是這里的???,凡到羅川,都要到牌坊前和祠堂內轉一轉,每次都有不少收獲。

走進羅川九年制學校,雖然是暑假,但書香氣息迎面撲來。“崇德博學,勤奮尚美”八個大字赫然懸于教學樓頂。兩棟教學樓側面,德、智、體、美、勞幾方面的光榮榜格外顯眼。

校園后院,矗立著一棟規(guī)摸龐大的文廟。文廟修建于元代至正年間,明洪武二年重修;明毀于戰(zhàn)火,后經(jīng)清朝多次修補,現(xiàn)存大殿5間,保存完好,頗具文化韻味和地標特色。殿前有一株古側柏,據(jù)考證種植于東漢時期。雖歷經(jīng)1700多年風雨滄桑,依然郁郁蔥蔥,雄姿煥發(fā),氣勢磅礴,似乎寓示著趙邦清憂國憂民、為國盡忠、為民謀利的崇高抱負和頂天立地、大義凜然、氣貫長虹的松柏精神歷久彌新,亙古不衰。

村支書路向東介紹,學校建于文廟前院,有著深刻的寓意和作用。從學校這些年教育成果,這寓意和作用不難理解。

在羅川社區(qū),我們看到了正寧縣委紀委、監(jiān)委建立的警示教育基地展室內豐富的警示資料,警示黨員干部時時刻刻不忘廉潔自律,扎根于民,服務于民。

無獨有偶,我們在村部看到《羅川村村規(guī)民約》八要八不要,使我們想到剛才在街道墻壁上看到1958年村里用毛筆書寫的《村規(guī)民約》,雖然歷經(jīng)滄桑,但殘留的痕跡部分內容清晰可見。這又是一個有趣的巧合。

永和鎮(zhèn)黨委副書記鞏振江介紹說,鎮(zhèn)上充分利用這些人文資源,不斷加強對全鎮(zhèn)干部群眾的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效果很好。全鎮(zhèn)民事糾紛和違法亂紀行為很少發(fā)生,就算是有點兒糾紛族內基本自行解決,大一點兒的糾紛村里就調處了。

穿過幽深的古巷道,穿城而過的甜永高速公路豁然出現(xiàn)在眼前。古老文明與現(xiàn)代文明在這里再次相撞。我們好像剛才還在歷史長河里漫游,忽然又穿越回到現(xiàn)代文明。

更讓我們感慨的是,美麗鄉(xiāng)村建設與古村落文明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在高速公路出口沿線,一座座古老民居與現(xiàn)代民居相依并存,他們似乎在對話!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巨變。在民居的外墻,一幅幅精美創(chuàng)作手繪,講述著羅川八景、趙邦清、鞏焴、景清的成長和清廉為官的故事。更為顯眼的是圖文并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教育宣傳內容。在絢麗的核心價值觀宣傳欄前,一老一少爺孫倆正在觀賞。看到他們念念有詞,是那樣的認真。我們不好打擾,悄悄地按下了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