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過天晴的甘南草原,草尖露珠閃爍,泥土與青草的芬芳在空氣中彌漫。甘南州、合作市兩級檢察院的干警們帶著學習用品走進勒秀鎮(zhèn)中心小學,在草原深處開展了一場融合藏族文化與法治教育的課堂。這場別開生面的活動,讓法律知識如陽光般照進孩子們的心田,也讓普法教育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生根發(fā)芽。
“草原法庭”初亮相
草原上布置了一個簡易卻莊重的法庭,孩子們用課桌搭起了審判席、公訴席、辯護席和被告席等,每一處細節(jié)都盡力還原真實法庭場景。
活動中,檢察干警向孩子們介紹了法庭的基本職能和審判流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法律術(shù)語,讓晦澀的法律知識變得生動有趣。當“少年因沉迷網(wǎng)絡游戲,盜竊手機并持美工刀威脅他人”的模擬案件拋出時,孩子們眼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這起貼近生活的案例瞬間拉近了法律與他們的距離。孩子們踴躍報名扮演“審判長”“公訴人”“辯護人”等角色,換上小法袍、檢察制服、律師袍后,儼然有了法律工作者的模樣。
隨著“審判長”敲響法槌,模擬法庭正式開庭。“小法官”正襟危坐,嚴肅認真地主持庭審;“小被告”攥著衣角,站在自己的席位上,緊張又激動地陳述事實經(jīng)過;“小公訴人”昂首挺胸,義正言辭地列舉證據(jù),指控犯罪;“小辯護人”則根據(jù)法律知識和事實依據(jù),為被告人提供辯護。檢察干警在一旁適時引導,解釋法律條款,讓孩子們在實踐中理解“犯罪”“辯護”“量刑”的含義。盡管孩子們的表演稍顯稚嫩,專注的神情卻透露出法治的種子已在他們心中悄然萌芽。
“安全錦囊”護成長
模擬法庭后,以防溺水、防火、防拐、防詐騙為主題的“暑假安全第一課”接踵而至。檢察干警以生動易懂的語言,通過情景模擬、知識問答等形式,將“陌生人的零食可能是陷阱”“私自玩水的危險”“面對火災如何自救”等安全常識融入互動中。四年級的一名學生說:“原來陌生人給的零食和玩具都可能是陷阱,以后我一定不會隨便跟陌生人走了!”五年級的一名學生也表示:“以前總覺得溺水離我們很遠,聽了檢察官姐姐講的案例,才知道危險就在身邊,以后再也不敢私自去水邊玩了?!边@種沉浸式教育讓安全意識扎根心底,孩子們不僅學會了自我保護的方法,更懂得了法律對生命的守護意義。
藏韻與法音共舞
課程尾聲,一場充滿藏族風情的表演為法治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孩子們身上絢麗多彩的藏族服飾,在草原微風中輕輕飄動。他們圍坐在一起,撥動龍頭琴琴弦,悠揚琴聲與藏戲表演在遼闊草原上交織成趣。藏戲的唱詞與動作中,既有民族文化的傳承,也暗含“遵法守規(guī)”的智慧,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條文,而成為與生活、文化緊密相連的“活知識”。
活動最后,檢察干警們將精心準備的書包、筆記本、筆袋等未檢文創(chuàng)產(chǎn)品一一送到孩子們手中。孩子們捧著禮物,臉上洋溢著純真的笑容,這些承載著關(guān)懷與期許的禮物,既是對孩子們積極參與課堂的鼓勵,更寄托著檢察官們希望法治種子在少年心中茁壯成長的美好愿景。
當藏地少年穿上法袍,當龍頭琴聲與法律知識相遇,“草原法治課堂”用最貼近土地的方式,讓法治信仰在孩子們心中扎根。檢察官說:“我們要讓法治的‘露珠’滴落在草原的每一寸土地上,陪伴孩子們長大。”這場活動的意義,不僅在于教會孩子們“法是什么”,更在于讓他們看見:法律如同草原上的河流,滋養(yǎng)著生活的每個角落,它既是守護安全的盾牌,也是指引行為的燈塔,更是與民族文化共生共融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