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慶陽市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整合各方資源力量,創(chuàng)新構建“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社會治理新模式,加強訴源治理,深化訴調對接,全力推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筑牢平安基石,增進民生福祉。
平臺職能高效發(fā)揮
統(tǒng)籌社會治理各方資源力量,讓保障服務群眾、暢通群眾訴求、排查化解矛盾風險“三條線”同頻共振。持續(xù)強化縣級綜治中心“指揮部”、鄉(xiāng)鎮(zhèn)(街道)綜治中心“平臺”、村級綜治中心“陣地”職能作用。目前,全市共有綜治中心1462個,申報的“五星級”綜治中心90個,縣鄉(xiāng)綜治中心共統(tǒng)籌工作力量1927人,打造品牌特色調解室81個,配備調解人員405人,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心理咨詢師139人,形成特色品牌工作室22個,各級綜治中心累計受理矛盾糾紛56520件,調解成功51758件,調解成功率91.57%。
訴調對接有力推進
陣地建設上,各縣區(qū)訴調對接機構全部建成運行,按照“1廳+N室”模式,設立專業(yè)性、類型化調解功能室29個;機制建設上,縣區(qū)通過制定推進訴調對接工作方案、工作流程、調解工作細則、調解員管理辦法等有效開展工作;力量整合上,縣區(qū)綜治中心進駐法院工作人員17名,司法行政部門派駐專業(yè)調解組織24個,確定參與訴調對接調解員932人,保障了“單有人接、事有人干”。
在全市120個派出所全覆蓋建立調解室,以民警姓名命名設立警務室65個,配備“一村一輔警”916名,與綜治中心工作人員、人民調解員共同受理、化解群眾矛盾糾紛,連續(xù)三年實現命案環(huán)比下降25%以上。
網格管理成效顯現
制定《關于推進實施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的任務清單》《慶陽市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制度》,構建起了網格化管理主導、綜治中心牽頭協(xié)調、職能部門具體辦理、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科學合理劃分網格3018個(城市社區(qū)651個、農村2348個、專屬19個),選聘網格員3018個,實現網格服務管理全覆蓋。以“網格+N”工作機制落實“三百”(進百家門、排百家憂、解百家難)活動和“四亮五比”行動(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亮業(yè)績,比服務群眾態(tài)度、比政策掌握深度、比信息報送速度、比風險處置力度、比平臺活躍強度)要求,夯實了網格管理實戰(zhàn)化基礎。
數據融合持續(xù)增強
各級深度運用“平安甘肅信息化管理支撐平臺”“隴情e通”等現有平臺,緊扣社會治理信息數據搜集、報送、歸集、審核、管理“五個環(huán)節(jié)”,以“十二類信息數據”為重點,推進綜治中心與同級政務服務中心、“12345”熱線、“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等無縫銜接、有機聯(lián)動,實現了全市綜治信息數據全量匯聚、上下聯(lián)通,推動社會治理由“經驗決策”逐步向“數據決策”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