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共享后,50萬元瞬間被轉走!

網站首頁 » 隴原普法

屏幕共享后,50萬元瞬間被轉走!


來源:甘肅政法網 責任編輯:張曦云
發(fā)布時間:2023-05-15

 典型電詐案件預警


案例一

補貼退稅類


近日,T女士收到一快遞文件,稱是“中國銀保監(jiān)會”要退還T女士之前在某公司的投資款,T女士根據(jù)提示添加“客服”為好友,并在對方提供的交易網站注冊了賬號,補交了6000余元稅費后,發(fā)現(xiàn)無法提現(xiàn)。咨詢“客服”時,對方稱需要T女士在該網站增加交易量。T女士進行多次充值,卻始終未收到返款。意識到被騙,T女士遂報警。


警方提示:凡是收到資金清退信息、注冊不明網站賬號、先行墊付資金的就是詐騙。如遇此類情況,可撥打96110進行咨詢。


案例二

資金解凍類


近日,P學生用家長手機刷短視頻時收到陌生人私信,對方稱是該APP“工作人員”,告知P同學在觀看視頻時操作不當導致賬戶凍結,現(xiàn)需要配合解凍?!肮ぷ魅藛T”要求P學生重新注冊賬戶并綁定銀行卡,P學生按照要求操作后,收到銀行卡上余額被轉走的信息。意識到被騙,P學生遂報警。


警方提示:家長應多向孩子普及電信網絡詐騙知識,日常保管好自己的銀行支付密碼,如遭遇詐騙應保留轉賬記錄、聊天信息截圖等證據(jù),及時撥打96110報警。


案例三

冒充公檢法類


近日,O女士接到自稱是某法院“工作人員”電話,稱O女士涉嫌一起醫(yī)保詐騙案,現(xiàn)需對其進行調查。O女士按照對方要求下載視頻會議APP與其進行溝通。視頻過程中開雙方開啟屏幕共享功能,對方讓O女士依次打開名下所有銀行卡的手機銀行,又以核實其資金是否明晰為由騙取了O女士收到的銀行驗證碼。幾分鐘后,O女士發(fā)現(xiàn)手機銀行內所有的存款都被轉走,損失約50余萬元。意識到被騙,O女士遂報警。


警方提示:廣大群眾切記公檢法部門是絕對不會通過電話、網絡來辦案的,如有疑問,可撥打96110進行咨詢。


案例四

網絡刷單類


近日,C女士收到一條手機信息,稱加入某刷單群可輕松日賺百元,C女士添加對方為微信好友,按對方提示對相關某視頻進行點贊后,收到了刷單傭金。數(shù)日后,對方邀請C女士操作傭金更高的刷單任務,C女士點擊對方提供的鏈接網站并注冊賬號,多次充值后未獲得任何收益且無法提取本金。意識到被騙,C女士遂報警。


警方提示:刷單本身就是一種違法行為,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被蠅頭小利迷惑雙眼,時刻謹記網絡刷單都是詐騙。如遇詐騙,請立即撥打96110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