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傳部于7月28日舉辦“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fā)布會,介紹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高憬宏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實行立案登記制改革,基本解決了立案難的問題。人民法院建成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體系,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司法為民之路。
一是形成黨委領導下協(xié)同共治解紛格局,彰顯“中國優(yōu)勢”。依靠黨的領導,建成了世界上聯(lián)動資源最多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人民法院與政府有關部門、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各類調解組織、律師、專家學者、基層自治組織等建立“法院+社會”多元解紛體系,為人民群眾化解糾紛提供“菜單式”服務。與法院對接的調解組織和調解員從2018年初1264家、1.4萬人增加到8.3萬家、33.5萬人,累計參與調解糾紛2962萬件,平均每分鐘就有51件糾紛成功調解。多樣化的解紛渠道,既及時實現(xiàn)正義,又解開群眾心結。
二是建立線上線下融合共享一站式解紛服務體系,創(chuàng)造“中國模式”。全國四級法院全部建成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服務項目從過去單一立案指引擴展到50多項,各類訴訟事項在中心全部解決,成了訴訟服務“大超市”。去年,全國法院在訴訟服務中心實質化解80%以上民事糾紛,平均耗時較一審民事案件縮短43%。四級法院應用統(tǒng)一在線服務平臺,支持群眾打官司全流程“掌上辦理”,平臺累計訪問次數(shù)超過27億次,網(wǎng)上解紛已成常態(tài)。12368訴訟服務熱線實現(xiàn)“一號通辦”“不打烊”,日均接聽并處理來電3.5萬件,滿意度超過96%,群眾解紛成本顯著降低。
三是健全覆蓋城鄉(xiāng)同質化的解紛服務機制,提供“中國樣本”。全面實現(xiàn)跨域立案,異地服務網(wǎng)點超過1.3萬個,立案就近可辦、全國通辦。老年人綠色服務窗口、律師一碼通服務通道等全面落地,雙語法官、盲文訴訟指南等讓司法服務惠及各類當事人。調解平臺進鄉(xiāng)村、進社區(qū)、進網(wǎng)格,9852個人民法庭與7萬多家基層治理單位在線對接,城鄉(xiāng)優(yōu)質法治供給更加充足,方便群眾“家門口”解決糾紛。在偏僻地區(qū),法官進村入戶,送法上門,巡回辦案,司法服務“零距離”,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社會主義司法的溫暖和方便。